沃倫.巴菲特在2011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NYSE:BRK.A)年度股東大會上,在回答聽眾有關未來50年他會選擇哪個行業的問題時, 股神巴菲特 回達表示,如果他能對科技行業有更多的瞭解,他會選擇該行業。許多投資專家對於當時的科技行業的看法與 股神巴菲特 不盡相同。
過去10年,Facebook、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Netflix和Goole等科技股的成功,讓許多投資者和分析師感到意外。十年前,沒有太多人料想到蘋果、亞馬遜和微軟(NASDAQ:MSFT)這樣的公司會發展到今天的規模。
這些公司取得成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它們在過去10年裡的發展表明出,市場上一家能成功且達到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企業,背後可能累積成千上萬的技術失敗案例。且由於大多數科技企業失敗的幾率非常高,因此沒有深入瞭解該行業和相關資訊,投資上將會有很大的風險。
巴菲特在2011年就理解了科技行業的潛力。不過,他拒絕投資進入的原因,似乎是因為他對這個行業不夠瞭解,而且在科技企業失敗率如此之高的情況下,巴菲特會如此的選擇也是能夠理解。
有些投資人可能認為巴菲特採取這種做法過於保守,但真的是如此嗎?作為投資者,我們需要關注的一件事是生存偏差的扭曲效應。回顧過去,我們可能會說巴菲特今天錯失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但在當時,這是一個安全的投資決定。
根據估計,從長期來看有四分之三的股票的表現會有可以是負面的情況。因此,無論是一般投資者或專業投資者的勝算都不太大,由其對於成功的幾率如此之低條件下,犯投資錯的幾率就會很高。因此,在選擇股票時,也不可能有100%的投資成功率,一定會有失敗的情況,這是投資者需要接受的一點。
對於不瞭解某個行業的投資者來說,這樣的投資就像是在賭博一樣, 股神巴菲特 當時所做的決定,主要是考量失敗的風險。因此對於不夠瞭解的行業不冒然的進行投資,是投資很重要的觀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