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周來,由於擔心冠狀病毒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不斷擴大,全球金融市場一再下挫,有時跌幅超過10%。這引發了一個問題:政府是否應該 關閉股市 ,直到恐慌消退。而政府是否應該 關閉股市 ?金融交易又可以採取什麼措施來遏制恐慌性拋售?
世界上大多數金融市場都有所謂的“熔斷機制”,當整體價格下跌一定幅度時,熔斷機制就會觸發。例如,如果標準普爾500指數較前一交易日收盤下跌7%,美國兩大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的所有股票交易將暫停15分鐘。如果再跌6%,交易將再暫停15分鐘。如果標準普爾500指數進一步下跌7%,總跌幅達20%,那麼當日交易將停止。在當前的危機中,7%的跌幅已經發生了好幾次,最近一次是在3月16日交易開始僅三分鐘後,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出人意料地決定將利率降至接近於零。
此外,還有所謂的“漲跌限制”(limit up, limit down)規則,它對任何股票、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或期貨合約,在觸發該證券的臨時交易暫停前五分鐘內的漲跌幅度設定了限制。這條規則是針對2010年5月所謂的“閃電暴跌”而制定的。在那次閃電暴跌中,一筆交易導致道鐘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盤中下跌1000點,當時市值約為1萬億美元。
美國股市在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崩盤後,於1988年開始實施熔斷機制,當時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了22.6%。其目標是降低整體市場的波動性。美國股市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觸發熔斷機制是在1997年10月27日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這表明,如此巨大的價格變化是多麼罕見。無論是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還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都沒有觸發熔斷機制。
政府確實有能力關閉市場,以應對類似COVID-19大流行這樣的危機。事實上,由於戰爭、勝利、總統去世、慶祝登月等重大歷史事件以及天災人禍等原因,市場曾多次關閉。例如,紐約證交所在9/11恐怖襲擊後關閉了一周,在2012年颶風桑迪(Hurricane Sandy)期間關閉了兩天。有記錄以來最長的關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紐約證券交易所從1914年7月開始關閉了4個月。
然而,正常情況下,即使在金融危機期間,市場也盡可能保持開放,每個交易所的管理層負責決定當天是否有交易。然而,在國家緊急情況下,政府在管理商業方面擁有廣泛的權力,包括下令關閉的能力。目前還沒有關於危機期間關閉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的研究。但重要的是要明白,即使市場崩潰,投資者通常也希望市場保持開放,這樣他們才能繼續交易。
此外,美國作為一個強大而活躍的證券交易市場,在金融世界中佔有重要地位。如果 關閉股市 的時間太長,或者由於反復無常的原因,它可能會發出這樣的信號:美國市場並非沒有政府干預,它們是不可靠的。